欧宝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增鲜剂

预制菜是个好东西但不宜进校园

来源:欧宝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10 22:34:18

  谁也不知道生产企业会不会拿过期的僵尸肉,给你做一道红烧肉预制菜,更不知道,在统一烹制过程中,加入了多少“科技与狠活”。这样的食品,又怎么放心让孩子吃呢?

  原先,带货平台上一盒预制菜酸菜鱼19.9元,引起过一阵热议。而这次,却是因为预制菜进校园,引发了不少家长关注。

  有些地方家长吐槽,学校午餐引进了预制菜,质量没保障,口感差,让人难以下咽。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预制菜,选择中午自行给小孩送餐,更不可思议的是家长辞职给孩子送饭。部分家长还为此成立了“预制菜”的交流群。

  开宗明义,我不是要支持预制菜。但凡有时间有条件,谁愿意吃这种口味单一、食材缺乏保障的食物。

  更何况,涉及孩子的食品安全,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亲的宝贝,尤其要加倍谨慎。如果预制菜存在质量上的问题,又如何让人良心上过得去?

  现在很多人对预制菜闻之色变,这其中也有不少误认和曲解。实际上,预制菜这个名词是新的,但预制菜这种食物由来已久,并不是现在才忽然出现的。

  从制作方式来讲,预制菜可大致分为成品或半成品。从类别来讲,预制菜又可分为即食食品、即热食品、即烹食品、即配食品。按照这么说,我们以往接触的很多食品,都可以归入预制菜范畴。

  比如,我们平时买的鸭脖、午餐肉,就是典型的即食食品;方便面是典型的即热食品;水饺是典型的即烹食品;而线上超市配送的净菜,是所谓即配食品。这些都算是预制菜。

  这些预制菜,我们不仅仅可以接受,而且早已习以为常。大家意见比较大的,其实是像酸菜鱼、梅干菜烧肉、佛跳墙等以往看上去是新鲜烧制,而如今都被做成了预制菜的菜肴。

  学校里通过中央厨房配送的,如果是通过现炒分装的套餐,严格来讲不算预制菜;只有工厂里生产打包分装好的套餐,被直接加热送到学校的这种,才属于预制菜。

  如果对此还不是很明白的话,不妨想想高铁上装在快餐盒的那种配餐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这种预制菜。这类预制菜有固定的搭配,采取了锁鲜技术,可以保存很长时间,自然吃起来也不怎么可口,勉强果腹而已。

  就此而言,大家反感的并不是全部预制菜,而是那些采取了统一加工方式,加入了各种添加剂、增鲜剂和保水剂的预制食品。

  人们对此反感的最大原因,是不放心其质量和安全性。毕竟,谁也不知道生产企业会不会拿过期的僵尸肉,给你做一道红烧肉预制菜,更不知道,在统一烹制过程中,加入了多少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
  家长除了担心食品安全问题,还在于食物加工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公开透明,以及家长在这事情上缺乏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
  很多家长一开始并不知道学校给孩子吃的是预制菜,直至有孩子反映学校的午餐难以下咽,甚至有孩子吃了拉肚子,这才反应过来。

  如果我们点外卖,以为商家是现烧的,结果送来一看,竟然是用料理包(预制菜)加工的,那么我们最多上一次当,下次不点就是了。

  可是在学校,少数家长去反映问题,要求学校不使用预制菜,多半是说服不了学校的。学校和配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,恐怕也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。至于这背后是否还有别的猫腻,暂且不提。

  这就意味着,在给孩子的饮食安全保障上,由于学校天然的强势地位,单个家长是没什么话语权的。你要吃也得吃,不吃也得吃。除非多数家长联合起来反对这一做法,才有机会奏效。

  和“自由市场”不同,学校更像是一个“垄断市场”,家长交了钱,却管不了孩子吃了什么,吃得好不好。这样的不对等情形,遇到有责任心的学校管理人员还好,假如碰到不负责任的、甚至还想趁机捞一笔的个别学校管理人员,那真的是掉进坑里了。

  一般来讲,只要存在不公开透明的地方,一定就会存在不为人知的黑幕。所以,碰到有良心的管理者是偶然,碰到黑心的管理者,才是一种必然。

  所以,预制菜的问题,并不在于预制菜本身,而在于预制菜以外的种种弊病。从行业信任问题,到市场规范问题,乃至于机制体制问题等等,不一而足。

  在预制菜“横空出世”之前,黑心餐馆、食品安全事件难道就没发生过吗?不给学生吃预制菜,学校就不存在食材劣质、饭菜变质等问题吗?没有预制菜,前段时间不是还发生过“指鼠为鸭”的笑话吗?

  有一说一,这样一些问题可不能让预制菜来背锅。或者说,这样一些问题的发生,并不是预制菜带来的,也不见得会因为预制菜的出现而变本加厉。

  恰恰相反,预制菜在某一种意义上是一个“好东西”。采取统一标准和生产规范制作的预制菜,一般会更加有质量保证。“洋快餐”为何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开分店而保持口感一致,秘诀就在于此。如果都是由各大门店自行采购、单独烹制,早就乱套了。

  例如,某洋品牌快餐店有一款很受欢迎的现磨豆浆,后来被发现其实是豆浆粉调制的,因此引起沸沸扬扬。其实,如果是由门店现磨,费时费力不说,质量肯定也不稳定。

  不是说预制菜口感会更好,而是至少能够保证质量和安全,这是大型连锁快餐企业首先一定要考虑的问题。

  遗憾的是,规模化生产既能带来品质的稳定,却也可以变成“规模化摆烂”。换言之,规模化、标准化,并不代表就能告别造假和劣质食品。

 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,仍然需要从食品安全监管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、赋予家长知情选择权等方面入手。

  比如,学校可以和家长联合成立膳食委员会,由家长代表对学校餐饮进行全过程监督。每个学校以及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家委会,人和机构都是现成的,关乎孩子的食品安全,大家肯定乐于参与。

  又或者,规定学校管理人员(比如校长)、老师和学生吃一样的套餐,孩子们吃什么,校方人员也只能吃什么,这对于提高学校餐饮的安全性也一定会有帮助。

  在这方面,教育部也有专门的规定(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)。学校食品安全存在问题,不在于有没有预制菜,而是明明有监督和约束机制,却没有落实到位。结果,家长一旦对学校不信任,只有选择采取自行送餐这种“笨办法”。

  对于预制菜本身,虽说已经出台若干标准和规范,但必须得说,眼下市场仍然处于鱼龙混杂状态,而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
  例如,有些接外卖订单的餐馆,大量使用料理包、预制菜烹制快餐,却又不提醒、不明示,让顾客大呼上当又无可奈何。这样一些问题,只有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。

  而对于消费者来讲,也要明白一点,由于外卖经济发达,加上锁鲜和冷链技术的发展,用时短、出菜快的预制菜,只会是越来越普及,越来越盛行。

  现在,包括网上买菜平台,都会专门开辟预制菜类别。这对那些想节省做菜时间的用户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若不想踩入预制菜的“坑”,恐怕只有自己睁大眼睛,仔细甄别。

  当然,在预制菜行业尚不成熟和规范之前,对于“预制菜不宜进校园”的观点,我也表示赞同。这种情况下急哄哄地抢占学校市场,可能赚的是快钱,最终却会失去家长的信任。

  总之,预制菜既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也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,问题就在于,这个行业稍有不慎,就会被“玩”坏了。一旦行业公信力被败坏,哪怕是政策强推,恐怕也无济于事。

返回列表
©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2 欧宝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-欧宝平台app下载 京ICP备11001898号-1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