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宝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沈嘉禄:相约姑苏品“三白”

来源:欧宝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01 09:01:01

  音讯传来,上海轨交将接通姑苏。上海人跃跃欲试的动力,来自姑苏一碗面。宽汤劲道,头势清新,浇头大有花头:焖肉、焖蹄、冻鸡、爆鳝、爆鱼、卤鸭、秃黄油、狮子头、罗汉上素,枫镇大面只在夏天应市。蟾宫折桂的是三虾——最好小锅现炒,有人考究半汤。提起姑苏一碗面,上海男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,面还没有吃着,口水现已流了一地。

  其实,姑苏有太多的美食在等咱们。假使两地能赶上初夏通车,便能与“三白”来一场约会。

  “三白”全称“太湖三白”——白鱼、银鱼、白虾。在我有限的美食经历里,首要才智的是白虾。那时候还住在胡同里,穿堂风夹着花香,有小贩挑担进来,箩筐底下滴着水。水井周围卸了担子,左右看看:“白米虾要伐!”声响卡在嗓子口,不敢放肆。正在淘米的大妈耳朵尖,拿起小淘箩冲出灶披间:“称一斤。”

  清代《太湖备考》:“太湖白虾甲天下,熟时色仍皎白。”白虾,上海人一概叫作“白米虾”,莹莹白玉顶着一点红,有时看到屈身抱子,难免道声“罪行”。那时候白米虾在小菜场不易看到,小鲜进胡同赛过仙女下凡,“普大喜奔”就是规则情节。白米虾炒韭菜,颜色清雅,下酒妙品,碗底汤汁用来淘饭亦是极好的;白米虾烧豆腐,勾薄芡,浇猪油,撒葱珠,下饭神器。吃了白米虾,对姑苏遥想不已。未成想,小贩从姑苏乘长途汽车来上海,一路好多辛苦。

  大约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上海的小菜场才干见到白米虾,也有活的。在基围虾和斑节虾的夹攻之下,出彩空间现已不大。饭馆里的白米虾以白灼居多,乌目、红顶、长须,主人捏住一束虾须移来客人樽前,或叫“选拔”,或称“谦善”,一个小噱头。

  在姑苏的酒楼食肆,白虾仍是大众情人,白灼之外,还可剥肉滑炒加甜豆。有一次赏味吴江宾馆的江南运河宴,吃到了纤柔香糯的白虾干,还有玫瑰香醉炝熟白虾,一干一湿,江南情调。

  银鱼浑体通明、晶亮白净,在唐代俗称“白小”。杜甫有《白小》一诗:“白小群分命,天然二寸鱼。纤细沾水族,习俗当园蔬。入肆银花乱,倾箱雪片虚。生成犹拾卵,尽取义何如。”白白的,小小的,轻盈如雪花。宋代文人比较务实,留下“春后银鱼霜下鲈”的诗句,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河鲜珍品。在清代杨光辅的《淞南乐府》里,则有了歌谣的调性:“淞南好,斗酒饯春残。玉箸鱼鲜和韭煮,金花菜好入粞摊,蚕豆又登盘。”韭菜炒银鱼,那不在农家乐的小黑板上写着吗?湖畔大众还把银鱼称作冰鱼、玻璃鱼、绣花针等。

  据姑苏美食大咖华永根先生说,银鱼有好几个种类,两寸左右才合适炒蛋,肉质细嫩肥腴,又有恰当的弹性。银鱼在上海的菜场偶然现身,比白米虾卖得贵,堆在案板上,瘦骨嶙峋的姿态,一般是姑苏好婆来称半斤。银鱼炒蛋也是上海人家的家常滋味,银鱼蒸蛋羹是敬老逸品,银鱼搨蛋愈加考究,不行牵丝攀藤,一块块要有适当的厚度和弹性,表现着金镶银的尘俗美感。娇柔无力的银鱼,在黄澄澄鸡蛋的托举下,不分彼此又牵强恪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。

  上世纪九十年代,上海饭馆里有银鱼莼菜羹,每人一盅,恍然“望春风”,不过银鱼失鲜欠嫩,相似晶体状,要说味同嚼蜡算是谦让的,有时几乎像在吃塑料。厨师坦白说:银鱼入菜,最好是活货,至少刚刚出水。银鱼冻久了会变成玻璃体。

  姑苏人近水楼台先得月,在葑门横街小菜场里能够买到新鲜银鱼。在吴江宾馆的运河宴里有瓜姜银鱼、鲜莼菜银鱼羹,鲜甜嫩滑,有文人气。还有一款烧汁银鱼,整条银鱼加胡椒粉、精盐拌匀,鸡蛋液里一浸,捞起拍生粉,入油锅炸至金黄,装盘后跟上烧烤汁即可。回家后我也试过,会做面拖小黄鱼的朋友应该轻车熟路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与《萌发》笔会,一帮饿狼涌到人间天堂,陆文夫教师在某宾馆设宴招待,席中有一道外脆里酥的桂花面杖鱼。北方作家不识风情,诬称“小猫鱼”,我告知他们这货已是银鱼中的航母啦!不过,太湖里倒不大见得到面杖鱼,这货的活动据点在长江口。

  至于太湖白鱼,也称鲌鱼,学名“鲦”,在上海人口中一概被叫作白水鱼。“头尾俱向上”是它的特征。还有一种翘嘴红鲌,“地包天”的面相配了一副流线型身段,身着银袍,鳞片紧裹,入画即为明星,若有两枝桃花相衬,就是春风十里。红鳍鲌、青梢红鲌等同门兄弟,形体上略有差异,无非长点短点,胖点瘦点,很多人傻傻分不清。也难怪,曾经在上海的小菜场,白水鱼不大看到,木盆里扑腾的多是青鱼、鲫鱼和鲢鱼。我初识此物也是在三十年前,一筷进口,相见恨晚。在太湖边上农家饭馆吃到清蒸白鱼,用盐稍抹一下再入笼屉急火沸水蒸,肉质细腻而鲜美,赛过出水芙蓉。《吴郡志》中有记载:“白鱼出太湖者胜,民得采之,隋时入贡洛阳。”

  上个月在吴江七都老镇源酒家吃到荠菜鱼圆汤,白鱼去皮去骨,刮出鱼肉制成茸,下调味打上劲,用虎口挤成鱼圆入冷水锅汆熟,然后加荠菜末子煮汤,青白人家,格调高雅。又在吴江宾馆吃到了“三白宴”中的生熏白鱼、虾籽白鱼鲞等,还向国家级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请教了芦蒿炒白鱼丝的制法,回家复刻,差强人意。

  专程去姑苏吃面的朋友,如时刻答应,无妨去葑门横街打个卡,买点“三白”、塘鳢鱼和青壳螺蛳,正仪青团子是端端正正的老滋味,最终吃一碗红白对镶的糖粥,此行无憾啦。(沈嘉禄)

返回列表
©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2 欧宝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-欧宝平台app下载 京ICP备11001898号-1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