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宝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警惕!你常吃的1种食物正在悄悄摧毁你的大脑

来源:欧宝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1-27 17:33:08

  都说现在中国人无辣不欢,但跟另一种味道比起来,辣还是得相形见绌,那就是——甜。

  从远古时期开始,人类就很难在自然界获取到甜的滋味,因此能吃到糖的人非贵即富。直到制糖业的出现,糖的价格迅速降低,人人都能享受糖带来的“幸福感”。

  2021年3月31日,美国三所高校研究人员通力合作,对关于含糖饮料与大脑海马区的课题进行有关研究,结论发表在国际期刊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》上。文章一经发布,访问量就达到了4万,说明这一话题极受关注。

  研究结果为,青春期每天食用含糖饮料会损害成年后学习和记忆的能力,而肠道细菌的改变可能是糖诱导的记忆障碍的关键。

  研究人员给予幼鼠正常食物和11%的糖溶液,发现早期食用糖的大鼠辨别能力受损,而没有食糖的大鼠可以顺利依赖海马区完成记忆任务。根据结果得出,在生命早期食用糖,似乎有选择性地损害了海马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。

  Lewis Cantley博士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研究糖与健康的关系,他发现,人在摄入糖后,不是只有血糖水平增加,胰岛素大量分泌,同时,一种叫磷酸肌醇-3激酶(PI3K)也会被胰岛素激活。

  对于健康人而言,PI3K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胰岛素将葡萄糖移动到肌肉和肝脏中,为细胞提供营养。但在癌症方面恰恰相反,PI3K途径会为癌细胞提供葡萄糖,而不是健康细胞。也就是说,一旦PI3K途径出现故障,可能会引起多达80%的癌症。

  意识到糖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,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《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》,食品生产商不应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中加入游离糖,经常食用这类食物,会给婴幼儿带来多种健康问题。

  糖的甜味可以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,日常饮食中,民众“心水”的菜榜里,总能看到糖醋鱼、红烧肉、糖醋小排……的身影,而这些菜品不能离开糖的提味和提鲜。

  几十年前,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·巴博总结出有关酒精成瘾的4个特征:易获取性、毒性、滥用的潜在性和社会负面性。

  2012年,加州大学Robert教授在《自然杂志》上发表题为《糖的毒性真相》的文章,文中他提到,糖同样符合酒精的四个特征,需要某种形式的社会干预,因此,糖也被称作一种“合法毒品”。

  事实上,慢慢的变多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证明,糖摄入过多,影响的不仅是卡路里,它还可以诱导所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疾病,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等,从头到脚伤全身。

  一方面,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,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,越吃越多吃上瘾,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;

  另一方面,糖会影响体内的激素,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需要摄入糖分的讯号,就像毒瘾一样,吃糖的人会慢慢的爱吃糖。

  所有糖类都不能吃?可能有的人会反驳:“米饭就是碳水化合物啊,吃下去也会转化为糖,你说吃多了糖有害,那我们难道就不吃饭了吗?”当然不是。

  脂肪、蛋白质、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的东西,所以我们该限制摄入的是“添加糖”,而不是所有糖类。

  并且饭吃多了会有饱腹感,吃饱了就不会多吃,但精制的糖类,是提纯过的,区区1g精糖就含有4000卡热量,非常容易就吃过量。

  所以我们该的坏糖主要是蔗糖或果葡糖浆,而非葡萄糖、淀粉、纤维素等。

  1、少吃肉干、肉脯、话梅。一些加工的零食为了口感和防止食物变质、抑制细菌生长,会加入大量的糖。

  2、多喝白开水,少喝含糖饮料。渴了来杯白开水,健康无糖还能加快新陈代谢;喝咖啡、豆浆时,少加或不加糖。

  3、少用番茄酱、烧烤汁等调味酱,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。

  4、多吃天然食物,少吃人造食物。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、桃子等,就比直接吃甜蛋糕、喝糖饮料要好。

  5. 减少隐形糖的摄入。打着“低糖”和“无糖”标签的食物要注意,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,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。

  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,其含量就越高,学会看食物标签,揪出隐形糖。

  央视新闻曾在微博上疾呼“吃糖的危害比吸烟还大”,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意识到糖是多数现代慢性病的主犯,认识到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返回列表
©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2 欧宝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-欧宝平台app下载 京ICP备11001898号-1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