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宝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

消费降温?但复合调味品依然是个好故事

来源:欧宝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02 22:39:26

  2023年被称作“提振消费年”,但肉眼可见的事实是,消费信心的恢复并不能一蹴而就。

  据了解,刚刚过去的双十一,全网成交额达到了2434亿元,同比增长了9.8%,但这一增速明显低于去年的26.2%。

  今年,“消费提振”的声音下,市场的清冷并未显著改善,投资也回归底层逻辑。在大家都焦虑“消费还能投什么”的时候,复合调味品走入更多人的视野。

  整体消费欲下降的2023年,一向被视为“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方向”的复合调味品行业,依然是消费领域最值得期待的优质赛道。除了调味品行业本身的刚需属性有对抗经济周期的特点之外,整个市场甚至有可能呈现垂直领域里的“口红效应”。

  调味品因其刚需属性,已被证实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特性,复合调味品更是调味品行业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赛道。

  日本在1990年股市见顶、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,经历了大家所熟悉的“失去的30年”。但在这失去的30年中,酒水、饮料、能量饮料、乳制品、调味品、速冻食品、服饰、健康、零售、连锁餐饮等行业,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。

  其中,日本调味品市场的整体增速大概在0%-5%之间,酱油消费在1975年左右见顶,但复合调味料细致划分领域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长。

  其实也不难理解。民以食为天,调味品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,需求端对宏观环境的波动并不敏感,即使是消费的人想捂紧钱袋,不必要支出可以削减,但饭总要吃。对针对C端的复合调味品行业大概率还有利好——正如网友说的,“商场人少了,都去菜市场了。”就算人们对“享受型美食”的支出会降低,但这部分“口腹之欲”多少会转移到家庭烹饪的场景中,同时做到便利和美味的预制菜、复合调味品,成为满足这部分需求的重要载体。

  中国的复合调味品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亿赛道。2022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5133亿元(其中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为1786亿元)。根据艾媒咨询,预计2023年我国复调市场规模将达到2032亿元,2027年达到3367亿元,CARG为13.46%, 市场空间广阔。

  即便如此,和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,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,渗透率较低、人均支出也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  2020年美国、日本、韩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分别为73%、66%和59%,而我国渗透率仅为26%,正处于渗透率快速地增长的临界点。从人均复合调味料的支出角度来看,2016 年我国人均复合调味料的支出约为9美元,相较于美国(85.5 美元)及日本(88.7 美元)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
  行业的人表示,跟曾经传统的酱油市场的发展相比,复合调味品的终端渗透速度可能会更快。这是因为2005-2015年酱油快速地发展期间,市场认知的培育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——纸媒、电视、广播广告等,但近年来新媒体崛起,图文、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众多,美食、测评、好物推荐、健身减脂等各类自媒体、KOL成为传播的新力量,让新产品、新消费观念能更快地被消费者了解和接受。

  2022年,元气森林投资太阳食品,跨界进军调味品行业;同年,专注于为饮食业客户提供高品质酱料和应用解决方案的倍乐食品获A+轮融资。今年年初,吉得利完成2亿块钱的B轮融资。与此同时,更多的品牌借线上渠道和产品创新迅速起盘,成为潜力玩家。

  2020年以来的20余起复合调味品行业融资事件(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)

  从销售渠道来看,我国复合调味品消费原来大多分布在在B端,餐饮消费和食品加工占比分别为45.1%和30.7%,C端家庭消费占比仅为24.2%,但疫情宅家场景的增加、以及懒人经济等因素交织结合,催生了C端的消费需求。欧睿国际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0年零售端复合调味品同比增速达到15%。和君咨询合伙人文志宏认为,无论从C端还是B端来看,复合调味品市场目前都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。

  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小赵自称“吃货”,工作之余最爱尝试各种美食,但是疫情期间养成了在家做饭的习惯。“以前我和男友有时间喜欢去打卡各种餐馆,但这两年出去的频率有降低,假期也更多是在家做饭。但作为吃货,在家做饭也要注重色香味,逛超市或者看美食博主,看见没吃过的调味品,什么汤料包、酱料包、都会试一下。”

  95后小王也表示,自己平时工作忙碌,喜欢把做饭当休闲,但又不喜欢花太多时间,“毕竟对当代打工人来说,个人闲暇时间和银行卡余额一样珍贵,不能下班后的时间、或者难得的假日全用来做饭。所以复合调味品几乎成了必选。但问题是,除了火锅底料、川调等较为成熟的品类外,可选的产品实际上并不多。”

  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复合调味品的领头企业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都属于川调品牌,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离不开火锅和川菜在全国的流行。然而,中餐毕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食物,菜系林立、菜品众多,对于复合调味品来说,每道国民菜、每种经典味道背后,都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宝库,远未被充分挖掘。

  复合调味品行业能做的,仅从SKU扩充上来看,就还有很多。2022年下半年,“林小生”旗下一款50%鸡胸肉酱成为抖音等兴趣电子商务平台爆款,这款肉酱最初在健身减脂人群中走红,随后迅速完成“破圈”,半年内达成300万瓶的销量,成为2022年“逆势增长”的现象级产品之一。林小生也凭借这款爆品进入行业视野,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兴调味品品牌之一。这也验证了基于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去做产品创新,能撬动多大的价值。

  去年融资的加点滋味,也凭借互联网的产品和用户思维进行突破。其创始人申悦人曾分享其对三大消费群体的洞察——经济情侣&单身人群、多口之家(含外出工作的一方)、有孩家庭。瞄准这类人群,加点滋味以“待加工”与“即食”两种形式为主的产品线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。

  C端市场的崛起,成为更适合创业者的入局点。新品牌可通过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进行代工生产,再通过线上推广销售,轻资产运营、小步快跑,这种模式也更方便新品牌聚焦在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上,进行产品创新,然后借助兴趣电商等新渠道红利,快速打造爆款产品。

  除此之外,相比餐饮等B端市场,复合调味品的C端消费市场也更不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。C端花了钱的人复合调味品的认知已得到提升,消费习惯也得以在“宅家经济”中被培育。宫保鸡丁调味料、麻婆豆腐料包、鱼香肉丝调味料、回锅肉调味料……尽管品类上还有巨大扩充空间,但消费者既已体验到用一包料做出复杂美味菜式的快乐,就很难再满足于基础调味品的单一和朴素,而社交媒体“晒美食”的趋势,更为做饭这一行为赋予了更多精神心理属性,让C端需求更加稳固。

  双十一期间,预制菜迎来流量销量双丰收。从天猫数据看,今年“双11”期间,包括半成品菜、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,共生成了28个“加购榜”、30个“热销榜”,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以上。京东销售情况显示,2022年1月—10月,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%。11.11开门红28小时,门店招牌菜同比增长超200%。

  预制菜的爆火,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验证了这样的趋势:消费者(尤其是年轻消费群)正在从便利、美味、性价比之间,寻找新的平衡。对于小赵、小王等在疫情期间学会使用复合调味品、预制菜的个人/家庭消费者来说,“复调+菜市场”以及预制菜,既是基础调味品的消费升级,也是餐馆美食的日常“平替”。它与外出就餐一起,将消费者的“口腹之欲”细分成了“经济型”和“享受型”。

  对于预制菜与复合调味品之间微妙的协同/竞争关系,加点滋味创始人申悦人曾表示,复合调味料和预制菜的客群基本能被视为同一类。他们往往没打算去餐厅,也不愿意点外卖,更乐意自己动手解决三餐。

  日本调味品赛道在70年代迎来多个企业上市后,就基本再也没再次出现过新玩家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本土市场天花板比较低,新的品类的诞生难以支撑新一代企业的发展壮大,且综合商社牢牢地抓住了商流,吸走了很大一部分利润空间。

  中国市场则不同:整体天花板高,给新玩家足够的空间;中国菜菜系丰富,品类创新机会多,同时生产线的限制也代表着,没有一家巨头能统治所有菜系背后的复调市场;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更丰富的业态和零售渠道、更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,这些都让新一代企业有更多的切入点和发挥空间。

  这样的市场空间和复杂度,也注定了中国的复合调味品市场的竞争格局——激烈、好看、孕育着无数可能。新兴品牌有能力以产品创新or流量红利为抓手,在对先入局者构成挑战的同时,为整体行业创新和升级的速度提供推力。产品健康化、渠道线上化、品牌年轻化成为创业品牌的共性。近两年崛起的新式复调“四小龙”加点滋味、林小生、VEpiaopiao、小野轻煮等,基本都是这个特点。而这几点,也恰恰是老牌调味企业并没有优势的领域。

  跟已有品牌号召力和渠道积累的成熟企业相比,新品牌的创业路径往往是:第一步,先着力产品创新和营销端,靠创新产品或营销力从C端跑出来,完成一个创业团队的原始积累;第二步,扩充SKU、持续打造爆品或养成大单品,扩大规模;第三步,完善供应链、布局线下渠道;第四步,建设品牌心智护城河,并谋求全渠道布局、及供应链的持续完善,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
  “四小龙”们通过单点突破的“奇袭式创新”获得行业的参赛资格,但要角逐新一代复调领头羊的战场,还需要更扎实的“内功”。

  “50%鸡胸肉酱去年获得了市场认可,证明我们做对了一件事,那就是用户思维下的产品创新,这也是新品牌突围的最具穿透力的发力方向。”林小生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接下来会继续打磨核心产品并提升新品研发速度,同时继续夯实供应链、完善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。

  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消费升级和降级的交叉共存会成为常态,我们针对特定用户群进行产品创新、或对已有品类进行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微创新、升级,将是我们寻找机会点的方向。以今年推出的新品‘林小生西藏天然松茸酱油’为例,原材料和品质上都有升级,传统的提鲜调味品大多会添加各种增鲜剂和添加剂,‘零添加’的提鲜调味品不仅价格普遍偏高,还常常因‘零添加’而鲜味不足。林小生此次推出的西藏天然松茸酱油,在‘零添加’的前提下采用松茸为鲜味来源,解决了‘零添加’调味品鲜味不足的问题。原材料上,除了采用优质的西藏林芝松茸,我们还使用了高原隆子黑青稞、高原雪山融水进行酿造,鲜味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于国家规定的特级酱油标准。”

  通过产品创新和流量红利可以占据短期竞争的高点,但要建立长久的、真正稳固的护城河,则需要苦练产品研制、渠道、供应链内功,需要品牌与广大新老用户建立真正的心智和情感连接。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些时间,也需要新兴品牌们经历更为严苛的考验。

  正如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所言,“中国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,在整个世界独一无二;其次中国有成体系的供应链且能力强大;再者,在整个世界也特别难看到如中国创业者这样的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。基于这三个确定因素,未来10至20年,中国的大消费会一直是个很好的赛道。”

返回列表
©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2 欧宝平台(中国)官方网站-欧宝平台app下载 京ICP备11001898号-1 网站地图